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职业导师贝姐

警惕!身份盗窃的黑手在伸向求职者

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 

你能想到面试后得到的job offer有诈吗?这几天,我们的一位求职学员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。我们把事情的经过和应对办法分享出来,希望能警示更多人,尤其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,切勿上当受骗。
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。


上周,这位求职学员应邀参加了一个单向网络面试,听他描述,问题虽简单和常规,但面试形式和问题本身都还正规。时隔两天,他看到了一封HR前一晚发来的邮件,他被录用了,还附上了一份Read-only 的Word版雇佣合同,合同内容详细而正式,我仔细看过了,内容上没有一点疑点。邮件是这样写的:

求职学员上网查询,看到有人发帖子说,收到该公司面试后便无下文。学员本人这么快就被雇佣,对offer多少有些小怀疑。


我决定替学员进行调查,同时建议他先配合这位HR,把合同签了返还对方,因为提供ID之前,这些回应都是没问题的。

今天上午,我们的学员发来进展,说公司回话了,今天开始 setup home office。而且他还按邮件上的指引在社交平台添加了另一人。经追问,学员提供了原始信息,邮件的部分内容和截图是这样的:


为了明确我们的怀疑,让学生心安,我们几经周折联系到了该公司的一名员工,得到确认:

  • 该公司近期没有招人;

  • 那位HR和这个叫Erika的IT specialist,他们根本不认识;

  • 以该公司之名进行欺诈的事件不是第一起,这次招数不同。

幸好,我们及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确认,没让学员提供身份证等关键信息,否则身份被盗的后果不堪设想。


提醒各位求职者


哪些点该令你生疑?

  1. 没有见过公司的人就收到job offer,这本身就是个疑点,其次还可以看下面这些地方;

  2. 看邮件的来源。比如,这件事的第一个联系人是HR,他的邮箱是recruits@xxxxxx.works, 而他冒用的这家公司的网站域名,后缀是.com

  3. 看信息如何收集。入职虽然需要提供ID,由IT的人,在社交平台上,收集这样的身份信息,显然是不合理且非常值得怀疑的;

  4. 看沟通方式。还没有完成入职手续,就提供技术支持不合常规。即使需要这一步,也不会通过社交平台进行沟通。

  5. 看邮件内容的表述。比如前面图中的邮件里就有语法错误,也有不合加拿大人表述习惯的地方(骗子应该不在加拿大)。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,但令人生疑。

遇到疑问,你该如何调查?

  1. 到网站上去找公司联系方式,看网站域名与发件人邮箱后缀是否一致;

  2. 在网上搜索发件人, 到LinkedIn看该公司是否有其人,比对名字照片和公司其他职员跟官网是否一致(没有的话不能完全判定有诈,比如公司雇佣第三方进行招聘时)

  3. 通过官网上提供的电话,致电该公司,直接查询 (无人接听时,暂不必留言,因为cold call留言的回复率微乎其微);

  4. 从LinkedIn上添加该公司的人成为联系人,直接说明情况进行核查

以上是我们逐一操作的步骤。对这个案例,也是通过最后一步得到的最直接确认。

 

新技术的进步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,从虚拟世界而来的邪恶,也在花样翻新地利用各种机会,连骗人的招数都变得更全套、更“专业”。相信这类骗子的剧本和演技也还会不断升级。但只要你有警觉,敢于核对事实,就不会被欺骗。


求职的路本就颠簸不平,而你必须学会打怪升级,严防身份被盗。希望广大求职者,能及时躲过路上的坑洼,避免损失,一路顺利。

* * *

贝姐后记:


文章刚发出来,就有贝姐的朋友主动联系说,她读大学的女儿刚被骗走三万多加元。虽不是同一个事由,但足见骗子的猖狂。是孩子笨么?绝不是!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,加上遇事胆小慌乱。还有一点是,要让年轻人学会求助,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无论是心理问题、生活困扰,还是求职困难,关键时候能求助,这也是一种能力!


2020年末,在CareerCamp的求职学生中间,再次有人报告假雇主事件,请求职者多加小心,哪怕有一丝可疑之处,都可以及时找信得过的人帮助判断或求证。

Comments

Couldn’t Load Comments
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.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.
bottom of page